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深度关注丨政府过紧日子 百姓过好日子

编辑/2021-06-12/ 分类:混沌舆论/阅读:
2020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29.86亿元 比预算数减少25.31亿元 政府过紧日子 百姓过好日子 重庆市铜梁区纪委监委联合相关单位深入大型超市、烟酒茶专卖店等,通过查看票据、现场咨询等方式,严查公务接待中违规购买高档酒水等问题。孙正翠 摄 2011年以来中央本级 ...
2020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29.86亿元 比预算数减少25.31亿元政府过紧日子 百姓过好日子

重庆市铜梁区纪委监委联合相关单位深入大型超市、烟酒茶专卖店等,通过查看票据、现场咨询等方式,严查公务接待中违规购买高档酒水等问题。孙正翠 摄

2011年以来中央本级“三公”经费变化示意图。(制图:李芸)

6月7日,2020年中央决算报告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报告显示,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29.86亿元(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安排的经费),比预算数减少25.31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各级政府都要节用为民、坚持过紧日子。中央政府如何带头过紧日子?中央本级“三公”经费具体怎么花?压减的经费流向哪里?决算中数字的增减给出了直观回答。

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连年压减,2020年不足2011年三分之一

“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一直以来很受社会关注。自2011年起,中央政府每年都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决算。2011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决算为93亿元,到2020年,已不足2011年的三分之一。

“中央财政带头,从严编制预算,严把支出关口,除疫情防控、国债付息等必要增支外,其他支出总体上控制在批准的预算规模内。定期评估中央部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情况,加强预算执行监控结果运用,推动及时堵塞漏洞、改进管理。”谈及2020年“三公”经费大幅压减的原因,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主要是中央部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厉行节约,从严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以及受客观因素影响,部分因公出国(境)、外事接待任务未实施,公务用车支出和公务接待支出减少。

分析近年来公开的“三公”经费预算和决算数据发现,除2019年在数值上较往年有所提升外,相关费用总体呈现逐年递减趋势。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松锋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干部作风的转变,“许多过去被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解决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刹住了”。

记者注意到,201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提出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精简会议活动、规范出访活动、厉行勤俭节约等新要求,对减少政府部门相关支出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三公’经费逐年下降的这些年,正是驰而不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进程。”李松锋说。

工作用餐严格执行标准,下基层调研一律不接受宴请;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和调配,公务活动能多人合乘一辆的安排合乘;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出国出访一律取消……在一系列实招的影响下,“三公”经费支出逐渐回归至合理区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中央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以上率下,一级做给一级看,地方自然也要过紧日子。树立这样一种社会氛围,一定程度上可遏制地方政府因财政紧张而过度举债埋下隐患,或收过头税增加企业负担”。

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费用为“做减法”主力军

从费用类别来看,2020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中,因公出国(境)费2.99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25.95亿元,公务接待费0.92亿元。

其中,公务接待费是近年来“做减法”力度最大的领域。2020年,公务接待费比上年度减少1.9亿元,降幅超三分之二,与2012年的14.13亿元相比更是下降了93%。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背景下,各部门严格控制公务接待数量、规模和接待标准,使得公务接待费相应减少。

作为“三公”经费中支出占比最大的领域,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下降也非常明显。2020年,该项费用比上年减少近4亿元,较2012年减少了14亿余元,降幅达36%,反映出近年来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在因公出国(境)费方面,随着对外开放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部门需要承担相关职能。因此,2012年到2019年,该项经费基本控制在大约15至19亿元的区间内,没有出现大幅削减。2020年之所以出现剧降,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部分因公出国(境)、外事接待任务未实施。

“压减支出并非全面压缩,而是要有压有保,该办的事、该履行的职责应当更好地保障。”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表示,在持续多年控制“三公”经费的背景下,中央部门压缩一般性支出,主要体现在各类非必需、非刚性项目支出上。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央本级“三公”经费的决预算比例总体上也呈逐年走低态势。2011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决算93.64亿元,实际花销占当年预算的99.3%。2018年这个比例降到了七成以下,2019年降到六成。2020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决算数较预算数减少超45%,仅占五成多一点。

“这反映出中央机关在花钱的过程中‘能省则省’。”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会员胡翔告诉记者,数据降幅之大,充分表明中央部门“过最紧的日子”的决心。

2021年,政府过紧日子的“常态”仍在延续。刘昆表示,安排2021年预算时,中央本级支出继续安排负增长,“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重点项目和政策性补贴也按照从严从紧、能压则压的原则审核安排”。

财政投入向民生领域倾斜,节用裕民“加减法”确保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让百姓过好日子。梳理发现,近年来,财政投入向民生领域倾斜趋势明显,社保、医疗、教育、就业等重点领域支出在整体财政支出结构中占比不断上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十三五’以来的财政投入更注重补短扶弱,推动社会成员获得起点公平,也更注重激发个体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白景明说。

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既是“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去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幅下降,自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同时要求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分析称,“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这一说法前所未见,是特殊时期的新提法,“中央政府压减本级财政支出,腾挪出的财政资金可以更多地用于‘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三公”经费“做减法”,民生保障“做加法”,宽严有别的财政支出安排下,有限的资金发挥出了最大的社会效益。2020年中央决算报告显示,过去一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在助力疫情防控、保居民就业、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强化卫生健康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等方面持续发力。各级财政疫情防控资金投入超过4000亿元;全年向608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042亿元,惠及职工1.56亿人;居民医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550元、74元;全年新增受疫情影响纳入低保、特困供养对象600多万人,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与此同时,三大攻坚战、科技创新、粮食安全等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成为财政投入的重点保障对象。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连续第五年增加200亿元,达到1461亿元,并向受疫情影响较重地区、挂牌督战地区倾斜,同时一次性增加综合性财力补助资金300亿元,支持地方脱贫攻坚补短板,推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多位专家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创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之年,在财政支出方面,需要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倒逼资金使用提质增效。

“必须向管理要效益,以绩效管理来放大资金的功能效应、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白景明说。

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

因公出国(境)费178.32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500万元、公务接待费77.2万元……记者点开在财政部门户网站设立的“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102个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清晰地晒出了“账本”。

“主动将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项目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使公众找得到、看得懂、能监督,各部门的部门预算除在本部门网站公开外,还继续在“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集中展示。

“三公”经费规范管理使用,离不开有力有效的监督。各有关单位立足职能职责,推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确保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

“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把预算管理作为过紧日子的重要抓手,把严把紧预算支出关口。”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财政部纪检监察组负责人带队到预算司、预算评审中心开展工作督导调研,向领导班子成员面对面提出要求。

纪检监察机关切实履行政治监督职责,督促不折不扣落实好过紧日子要求。驻财政部纪检监察组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推动部内各单位党组织书记带头落实中央关于过紧日子和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关要求,压减办文办会数量,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督促内部审计、财务等部门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全流程监督,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督促驻在部门依法履职、秉公用权,确保把资金用在实处。

“8个部门和13家所属单位无(超)计划召开会议1271个,3家所属单位超标配备办公用房1489.63平方米……”在202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审计发现的“三公”经费有关问题被详细披露。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审计充分发挥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反应快速等优势,聚焦权力运行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靶向发力,不断加强审计监督,深入揭示在政策落实、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加强与纪检监察等监督形式的贯通协调。

“审计机关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加大对报告反映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督促力度,全面整改情况将于年底前依法公告。”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段相宇 张驰 左翰嫡)

更多内容,为您推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专题党课报告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履职尽责不竭动力

窃听风暴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混沌科技自媒体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7 混沌科技自媒体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